
在年历上看到5日是小寒,便猛然想起这个叫小寒的小屁孩——他是我女人表哥的儿子,生于前年小寒节,所以小名便叫作小寒——不多描述,和黄小石两岁时一样,面对镜头便特兴奋,选了一张笑得很老练的照片放上来。
之所以谈“小寒”,是有感于表哥和嫂子这般年纪的人还能记住节气——记得很小的时候,爷爷经常在某些节气时随口说一句两句谚语,而且每每都很有用——但到了我们这一辈,不要说农谚或看清气象,甚至有很多人连节气名称都不知道。近几年流行的冬至节,无非也是大多数人找到了跟朋友聚一起HIGH一下的理由,冬至本身所代表的气候及自然原理少人知晓。
当然,传承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,我没有能力来说三道四,在我看来,“小寒”也许便是很好的一种传承方式,至少,它好过被我们遗忘。
与“小寒”这件事同样触动我的是另一件很小的关于礼仪的事,一位很平凡很朴实的老大姐,在从我前面“挤”过的时候,很自然地说了一句:得罪你了。就在她说这句话之后两天,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自己身上,因为太忙,我几乎没有说什么就从别人前面跨了过去,但就在跨过去之后的一瞬间,她说的那四个字在我脑子里闪过——为什么我可以如此心安理得?即使我按习惯的方式说一句:不好意思,但它能与她的四个字比重量吗?
这两件事都发生在雅安108国道边的一个小镇上,那个地方不比城市冷清——唯一的区别是:那里的人没我们“有文化”,但他们让“有文化”的城里人显得极其渺小。
评论